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记者 巴迎桂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到一年秋收时。金秋时节,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眼下,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5333.33公顷农作物进入成熟期,放眼望去,金黄的麦穗在阳光下摇曳生辉,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收割机在麦田中来回穿梭,一垄垄成熟的小麦被卷进机器,小麦收割、麦穗脱粒、秸秆还田等步骤一气呵成。
在南门峡镇卷槽村的麦田收割现场,伴随着收割机的阵阵轰鸣声,粒粒金黄的小麦尽收“囊中”,“吃”进麦子,“咬碎”秸秆,“吐”出麦粒,收割机在田间地头轰鸣,奏响小麦丰收的进行曲。
当前,南门峡镇正全力做好机械人力调度工作,各村紧抓天气晴好的有利契机,出动收割机等机械200余台,切实保障秋收打碾工作。同时,不间断发布天气状况,使村民、收割机械手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实时调整收割进度,有序安排小麦及时抢晴抢收烘干,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望着麦粒堆成的小山,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我们全村种了3000多亩的小麦,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作业,这次机械收割比较及时,像我身后这样的3台收割机,只需两天就可以利利索索地收完所有的小麦。” 卷槽村党支部书记张生昌说,小麦收完以后,他们将充分利用现有小麦秸秆资源,通过养殖产业促进秸秆转化增值,让秸秆变肥料还田,提升耕地质量,减少农户开支。
发展精品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南门峡镇立足资源禀赋优势,聚焦农业多种功能,充分挖掘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潜力,不断整合现有土地资源,打造高端精品农业,同时注重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实现错位发展和差异竞争,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快速高效发展。
为确保秸秆还田,南门峡镇将人工收获后留下的秸秆直接从田间地头运送到养殖场进行现场粉碎,作为牲畜青贮饲料,从源头上减少秸秆乱堆乱放现象,坚决杜绝秸秆进村,全力维护良好村庄环境的同时,保证粮食持续稳产增产和“粮袋子”充足供应。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